[圖為北海道旅行時的民宿,整潔的大桌面一直是我很嚮往的]
源起:
一直以來,我就是一個生活中充滿雜物的人,喜歡一個東西,只買一個往往無法滿足,加上興趣變來變去,累積的雜物就越來越多。又或著說我「勤儉持家 (?)」,以前經常發生,家人朋友在斷捨離,我看東西還好好的就把它帶回家,或是去垃圾桶撈回被丟掉的東西。
於是,以下的事情經常在生活中發生,讓我的生活實在是亂糟糟,心情實在也美麗不起來。
1. 搞不清楚自己倒底有哪些東西,買了新的回家才發現,蛤~原來我有類似的。
2. 要用的東西找不到,急需時只好再買一個,然後買了新的舊的又忽然冒出來。
3. 東西買回來家中之後,就被家裡一堆雜物淹沒,東西經常放到壞掉,尤其時出國時買的歐咪呀給或保養品,等到想到要用要吃的時候就過期了。
4. 衣服買來沒穿,然後就穿不下了(囧),或是放到泛黃(不誇張,有時候一買回來忘了就放了好幾季…)
5. 桌面櫃子充斥著雜物,每次需要用到桌面的時候就要把東西搬來搬去
或許就是因為這樣,我喜歡旅行,喜歡寫遊記,讓自己和現實脫鉤,總是在回憶。回憶旅行時的美好,也留著舊東西,回憶過往的總總。
曾經想過複製旅行時的美好,把自己的生活空間變成和旅旅行時體驗到的美好一般,結果就是旅行時看到什麼都想買,然後繼續回到囤積雜物的輪迴。這幾年我有比較克制了,雜七雜八的東西買的比較少了。買東西前也會多思考一下是否真的需要。
然而,現在更重要的是,把原本堆積的雜物徹底清乾淨,過去的生活總是被各種忙碌充斥著,忙著旅行、忙著工作、忙著各種新的興趣,就是沒有在好好生活這件事多留意。
於是,決定開始陸續整理雜物,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,我在現在的房子住了超過20年,有很多雜物就從20 年前開始累積。那麼就藉由筆記,紀錄一下自己清了哪些東西,為這些曾經陪伴過自己的物品們,留下些什麼,這或許也能幫助我丟得更爽快乾脆。
2018.10.14 (日)
今天整理了求學時期的筆記,講義。義無反顧地將它們通通丟掉。看著一疊疊的講義,我想起幾年前也整理過一波,當時清了不少雜物,當時會留下的肯定是當時的我「覺得有」紀念價值的東西吧?今天,我想著,這都是超過10年以上的東西了,即使以後會需要類似題材的資料,這些肯定是相當過時的資訊。於是,通通丟了,連拍照都不用了。
回想起來,丟以前念書的筆記和課本對我為什麼困難?
大概就在於我不是個會做筆記的學生,這些筆記通常是借來抄的,看著自己辛苦抄來的筆記要丟掉,還是有點心疼啊。不過,以前學的東西現在幾乎也用不太到,也可說幾乎都要忘光光了,就算留著它們也不知道看著他們要做什麼,想到這兒,就比較有決心能丟掉了。
[待續….]